25億收購問界商標,但賽力斯暫時還離不開華為
2024-07-08 10:19 賽力斯 問界

225億收購問界商標,但賽力斯暫時還離不開華為

AIOT問界M9,圖源賽力斯官網(wǎng)

來源:連線出行(ID:lianxianchuxing) 作者:邊城 編輯:陳鋒

華為需要更多合作伙伴,賽力斯要盡快學會獨立行走。

7月2日晚間,賽力斯發(fā)布公告,其控股子公司計劃收購華為及其關聯(lián)方持有的“問界”商標,和部分外觀設計專利。

這則消息迅速引發(fā)了外界討論,有不少聲音都在猜測,這是不是意味著,賽力斯要與華為分道揚鑣了?

從賽力斯和華為雙方的回應來看,并非如此。賽力斯在公告中指出,此次交易不影響雙方聯(lián)合業(yè)務開展,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;華為也指出,交易不影響合作,華為將繼續(xù)助力車企造好車、賣好車。

圖源賽力斯公告

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始于2021年4月,合作模式為“智選車”,華為深度參與產(chǎn)品定義、設計、研發(fā)、質量把控等環(huán)節(jié),車輛還在華為終端門店銷售。那年12月,雙方共同發(fā)布了“AITO問界”品牌,其中“AITO”歸屬于賽力斯,“問界”則歸屬于華為。

近三年里,問界是華為“智選車”模式下最成功的一個品牌。

2022年是問界第一個完整銷售的年份,銷量突破了7萬輛、2023年銷量接近10萬輛、再到今年上半年,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經(jīng)超過了20萬。

問界的成功,對華為而言也意義重大。它幫助華為走出了此前消費者業(yè)務下滑帶來的整體頹勢,也幫助華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找到并成功驗證了自己的商業(yè)路徑。

如今華為將“問界”的商標出售給賽力斯,是近段時間的一個持續(xù)性動作。

此前,華為已經(jīng)將智界、享界品牌所屬權轉移至奇瑞、北汽,奇瑞汽車和北汽藍谷都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合作伙伴?,F(xiàn)在,華為已經(jīng)不再擁有任何整車品牌。

那么,華為為何要在此時進一步后撤?雙方此舉對過往因智選車模式收益的“賽力斯們”又影響幾何?

25億的收購背后,華為和賽力斯在想什么?

華為將“智選車”模式下的品牌商標悉數(shù)轉讓給合作車企,某種意義上,既是一種后撤,也是為長遠考慮:

簡單來說,當初全力襄助問界,是為了證明華為有能力幫車企造好車;待這一品牌壯大、做出成績后,又將相關資產(chǎn)轉讓,是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場。

這波品牌轉讓后,華為智選車業(yè)務的邊界更加明確,或將有更多車企愿意進入華為生態(tài)圈。華為在問界商標所屬權上后退了一步,卻離成為另一個“博世”的目標近了一大步。

比如上半年以來,廣汽傳祺宣布和華為在鴻蒙系統(tǒng)和智駕方面展開合作、長城包括坦克在內(nèi)的一些中高端產(chǎn)品線也在探索搭載華為部分智駕方案的可能性、零跑加入了鴻蒙生態(tài)圈,等等。

再到近期,賽力斯公告從華為手中買走問界商標的第二天,長安汽車更新了與華為車BU組建新公司合作的進展。

長安汽車公告透露,今年1月,華為已經(jīng)完成了目標公司的注冊,名稱為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,業(yè)務范圍主要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、汽車智能座艙、智能汽車數(shù)字平臺、智能車云、AR-HUD與智能車燈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長安汽車與華為的合作消息早在去年底便傳出,業(yè)界普遍認為,這是華為汽車業(yè)務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,意味著華為車BU獨立市場化運作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。當時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曾向界面新聞表示,獨立公司引入合作企業(yè)作為股東方,是從本質上解決“車企喪失靈魂”的方案之一。
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華為在加速弱化對品牌的控制力的同時,實則是希望在進一步明確業(yè)務邊界后,擴大車企朋友圈。

而賽力斯這邊,花25億收購問界商標,不僅能贏得面子,也能贏得里子。

首先,品牌資產(chǎn)歸自己所有,智選車業(yè)務的邊界清晰了,有利于提升賽力斯在與華為合作過程中的地位。二者越來越像深度捆綁的合作伙伴,賽力斯在一定意義上摘下了華為代工廠的帽子,這是贏了面子。

其次,據(jù)《第一財經(jīng)》報道,有證券公司認為,“賽力斯購買了問界商標和造型知識產(chǎn)權之后,華為抽成的一部分可能會少抽一點”,賽力斯將在今后的合作中獲益更多。

最后,此次收購商標細項中,涵蓋了全球多個市場地區(qū)的問界商標,將問界從華為手中剝離后,問界出海的步伐將邁得更穩(wěn)健,而賽力斯也能享受到更多出海的紅利。從這兩個層面來說,賽力斯是贏了里子。

而且單從價格層面來說,賽力斯只花了25億就收購了價值超102億的問界商標,也可謂是撿了個大漏。

當然,撿漏的同時,賽力斯也該給自己敲響警鐘。

轉讓商標、規(guī)范智選車業(yè)務后,華為離成為“博世”又近了一步,今后隨著華為客戶圈不斷擴容,賽力斯恐怕很難再享受到華為的特殊關照。畢竟從沒見博世、大陸集團等供應商巨頭關心過哪家車企的銷量,它們關注的只有多少車企用了自家產(chǎn)品。

或許,這也是賽力斯收購問界商標的消息出來后,其股價出現(xiàn)一定跌幅的原因,要知道,資本的嗅覺一向靈敏。

合作暫時不會受影響,因為賽力斯尚無力“單飛”

不過,這種預判是從長遠眼光來看,在短期內(nèi),這輪關于商標所屬權的交易,大概率不會影響雙方智選車合作業(yè)務的開展。

此前,余承東曾表示,華為在短期內(nèi)騰不出資源和人手與其他車企合作智選車業(yè)務,再加上就目前來看,問界是華為車BU業(yè)務最成功的一個樣板點,因此華為如果想吸引更多車企與自己合作,就一定不會急著與賽力斯切割,反而會延續(xù)智選車這一深度合作模式,讓這個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樣板持續(xù)發(fā)揮號召作用。

從賽力斯的立場來說,它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開華為這條大腿,這從它打算投資引望這一點就能看出。

引望在成立之初,華為和長安簽訂的協(xié)議本就承諾了要為賽力斯等現(xiàn)有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車企,及有戰(zhàn)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開放股權。而賽力斯一旦成功入股引望,便與華為成了同一家公司的資方,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,二者的捆綁無疑將更加緊密。

所以從短期來看,不能將華為轉讓問界商標,簡單地等同于華為打算事了扶衣去。正相反,華為眼下還不能與賽力斯、問界切割,賽力斯也不能過快與華為進行切割,畢竟它自己的羽翼尚未豐滿。

雖然與華為展開合作后,賽力斯增勢不俗,銷量上從2020年的700多臺,躍遷到今年上半年的200949臺,不到4年銷量增長超2857%。

但要注意,今年上半年賽力斯這超20萬的銷量里,有超18萬是問界貢獻的,問界的銷量占比為90.15%。而沒有得到華為賦能的、完全屬于賽力斯的新能源品牌藍電、瑞馳、SERES和DFSK,無論銷量還是品牌號召力,都不可與問界同日而語。

其中賣得較好的藍電,去年3月上市以來,月銷量長期維持在1000臺以下,直到去年11月才環(huán)比增長68.22%達到1556臺,12月環(huán)比增長123.26%達到3474臺。全年銷量不超過1萬臺,還不如許多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。

由此可見,問界的大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華為在渠道、營銷、技術乃至品牌等方面的加持,一旦沒了這些,賽力斯很可能陷入獨木難支的窘境。

在財務層面,賽力斯也得靠華為幫扶。

2020年,電動化轉型失利的賽力斯營收驟降40億,虧損達17.29億;搭上華為這班快車后,2022年起,賽力斯的營收開始同比增長;今年一季度更是首次迎來盈利,歸母凈利潤達2.2億,同比增長352%,單車毛利率更是超過理想20.6%,達到21.5%。

而這一切,多半是沾了華為的光。有華為賦能的問界,讓賽力斯實現(xiàn)了銷量的逆襲,利潤和股價也隨著銷量一起騰飛。

而沒有華為攙扶的藍電等品牌,對賽力斯業(yè)績的貢獻則不夠明顯,這充分表明,賽力斯此時根本離不開華為。而華為也需要靠其與賽力斯的合作給其他車企打樣,因而短期內(nèi),二者誰也離不開誰。

花錢有點猛,賽力斯2024年怎么搶蛋糕?

有一個問題是賽力斯短期內(nèi)不得不思考的。

25億收購問界商標,華為當然沒有多要。但對賽力斯來說,由于連年虧損,其現(xiàn)金流并不寬裕。到今年一季度為止,賽力斯手頭的現(xiàn)金流只有27億,而購買華為的問界商標,一下子就要支出25億,賽力斯的困窘可想而知。

雖說這筆款項年底前才需要付清,賽力斯還有6個月修復現(xiàn)金流,奈何今年以來,賽力斯花錢實在太狠了。在收購問界商標之前,賽力斯還收購了兩江新能源汽車超級工廠。

這個超級工廠正是問界M9的生產(chǎn)基地,它的投產(chǎn)保障了今年上半年問界M9的交付。原先這一工廠的運營方為龍盛新能源,賽力斯要用就得給租金。

而這波收購完成后,兩江超級工廠成了賽力斯的自有工廠,無需繳納租賃費和授權使用費,或將為賽力斯釋放一定的利潤空間。但對超級工廠的收購也必定會造成賽力斯一定時間內(nèi)現(xiàn)金流的緊張,因此賽力斯需要在銷售端更集中地發(fā)力。

那么在2024年汽車行業(yè)極度內(nèi)卷的背景下,賽力斯如何能在中國車市搶到更多蛋糕呢?

前文已述,當前賽力斯旗下的主力產(chǎn)品只有問界系列車型,而問界系列車型在國內(nèi)有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——理想L系列車型。隨著理想L6上市,理想在剛過去的6月份重回新勢力銷量榜第一。

這時,賽力斯當何以應敵呢?

仍舊寄希望于華為?顯然不合理。

說不合理不僅是因為,除非華為自己造車,否則它對問界的賦能已深入到幾乎沒法再深入的地步;也是因為智界已開啟交付,享界、傲界也即將發(fā)布,華為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分散,賽力斯在華為那里得到的紅利必是只會減,不會增了。

這就要求賽力斯必須抓緊打造自己的品牌,從而與問界形成合力。藍電的發(fā)布證明賽力斯也在尋求靠自己突圍。

但好在,賽力斯有華為這樣的合作伙伴,它大可以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學習經(jīng)驗、積累資源,補齊自身在營銷、渠道、技術等方面的短板,在藍電身上孕育自己的靈魂。

除此之外,海外市場也是賽力斯大有可為之處。

賽力斯是較早布局海外市場的車企之一,截至2023年底,已進入歐洲、中東、美洲、非洲的多個國家,完成海外市場初期布局。

但2023年,賽力斯海外汽車銷量僅占其總銷量的23%,其中新能源出口僅占其總出口量的16%,剩下超80%的出口量是由傳統(tǒng)能源汽車貢獻的,而且2023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相較2022年并無顯著增長。

不難看出,賽力斯的出海業(yè)務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,如今收購了問界品牌,下一步,或將在海外挖掘到新的增量。今年,對賽力斯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,無論是國內(nèi)還是海外,它都要靠自己穩(wěn)住腳跟,才能爭奪更多蛋糕。